南京西数提供电子取证,数据恢复,司法鉴定,手机取证,图像鉴定,声纹鉴定,解决方案.电话 4006184118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最新成功案例南京数据恢复涉密数据恢复-电子取证南京数据库修复
南京硬盘恢复中数安盟-数据恢复专家南京司法鉴定 

硬盘的加速世界,SSD的选购与数据恢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6 16: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硬盘的加速世界,SSD的选购与保修 Misaki
前几年偶尔打开豆瓣,大家都在讨论陈旧的计算机也可以上SSD再战江湖,不再卡顿。可惜当时去淘宝一搜,64GB的价格都让人囊中羞涩。CPU的摩尔定律加速了PC行业的发展,SSD的厂商也在通过成本节约试图扩大份额。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吸引大家对此争先恐后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固态硬盘的话题。

在进行文章之前,我们来谈谈为什么要选择SSD?废话,当然是快!游戏载入、文件转移、系统响应、开关机时间都非常依赖于高速硬盘带来的性能提升。传统硬盘的做法是提高内部磁盘转速(上图右侧圆盘展示了这一结构),目前主流的是5400RPM和7200RPM,也有甚者服务器级别上做到了上万的转速。性能虽然提升了但是与此相关高转速意味着噪音、温度和功耗的增加,抗震性能的降低,由于这种硬盘结构无法进行更多的突破,所以就连目前市面上性能较好的希捷的混合硬盘连续读取速度也没有超过150MB/s,4KB随机性能更是绝对的杯具。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小编利用AS SSD Benchmark进行Seq顺序读写和4K随机读写测试,下图展示得到的数据:

Seq顺序读写速度代表了硬盘持续读写能力,在大文件传输中起到作用。而更重要的4K随机读写性能代表了硬盘的数据吞吐能力(单位为iops),与持续读写性能相对,在日常应用中网页缓存的写入、系统文件更新,包括程序、游戏的加载、响应等等都与随机4K读写性能息息相关,可以说,4K读写的快慢决定了系统的操作体验。结果可以明显看出顺序读写速度上,SSD比传统硬盘皆快5倍左右。更夸张的是4K随机读取速度快90多倍,4K随机写入快220多倍!如果这些无趣的数字无法打动你更换硬盘的决心,那么我们就来谈谈更加直白的体验效果吧:

SSD固态硬盘
HDD机械硬盘
体积&重量
☺
速度
☺
抗震
☺
噪音&功耗
☺
容量
☺
价格
☺
小结一下,SSD在物理特性和性能等各方面都超越了传统机械硬盘,唯一的遗憾就是容量和价格上处于下风。好在厂商不断通过成本控制,SSD价格从几年前的高不可攀已发展到如今的逐步亲民,256GB的SSD早已降至千元以内,几乎成为组装和升级PC的重要配件之一。伴随着制程的提升和新技术3D NAND的使用,可以预见的是大容量SSD的成本也会加速下降,未来必将成为储存领域的标配。


要想充分了解SSD的选购要素,首先你得懂得它的重要参数以及由哪些部分构成:
1、主控
Samsung 三星
Mavell 马维尔
SandForce
JMicron 智微
MEX
88SS91xx
SF-2281
JMF667H
840EVO、850PRO
浦科特M6P/S、镁光MX100、闪迪Extreme
intel 520、金士顿V300
影驰黑将、创见340
Intel 英特尔
LAMD(海力士旗下)
Silicon Motion 慧荣
OCZ(东芝旗下)
PC29AS21CA0
LM87800AA
SMI2246EN
Barefoot 3 M10
intel 730
海盗船GTX
创见370、胜创SME
VTX460、松下RP

主控就是SSD的心脏,控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性能的差距主要由此体现出来,以上列举了大部分厂商和其代表主控,我还是老话,抛开主控细看厂商的产品。
①、近两年最被亲睐的就是马维尔的88SS91xx系列,采用此主控的浦科特、镁光、闪迪、海盗船等大牌厂商的产品在性能、功耗和可靠性上经历了市场的考验,值得推荐。Sand Force SF2281系列主控也是被广泛使用的一款,产品包括Intel 520、530,金士顿V300,Fury等,但要注意上市时间也有年头,最大特点是没有外部缓存,使用一段时间后性能略有下降,褒贬不一,看厂商的固件优化能力了。
②、其次自产自用的主控包括三星MEX、Intel、OCZ赤脚主控、LAMD等,生厂商都有全部研发资料的把控能力,所以在固件优化算法上都有深入的了解,这部分产品的主控配上自产颗粒严格来说可靠性比较强。
③、最后慧荣和智微的主控都是来自台湾,在一些如创见、胜创、金胜等名气稍次点的厂商中比较常见,类似手机芯片中的MTK,产品在迭代更新过后本身体质并不差,尤其是JMF667H之流,但是口碑被一些寨厂搞臭,没有良好的监管导致后期维护一塌糊涂。便宜的价格主打低端路线,性能还算比较不错,比如影驰的黑将系列。此外原厂设计没有断电保护,硬件加密缺乏,平衡磨损低劣,所以看到此两款芯片最好谨慎对待,尽量选择口碑品牌的原片,选料和设计考究一点,售后也无忧。

2、闪存颗粒
SLC(优秀)
MLC(良好)
TLC(普通)
Bits per cell
1
2
3
P/E可擦写周期
100000
3000
1000
Read Time
25us
50us
~75us
Program Time
200-300us
600-900us
~900-1350us
Erase Time
1.5~2ms
3ms
~4.5ms
内存颗粒就是用于储存数据的腹地,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SLC(Single-Level Cell),即1 bit per cell,只存在0和1两个充电值,结构简单但是执行效率高。SLC闪存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功率消耗低和存储单元的寿命更长。然而,由于每个存储单元包含的信息较少,其每百万字节需花费较高的成本来生产,约10万次擦写寿命,在企业级SSD上比较常见,例如比较经典的Intel X25-E系列,此外还在某些高端U盘上使用。
MLC(Multi-Level Cell),即2 bit per cell,有00,01,10,11四个充电值,因此需要比SLC更多的访问时间,不过每个单元可以存放比SLC多一倍的数据。MLC闪存可降低生产成本,但与SLC相比其传输速度较慢,功率消耗较高和存储单元的寿命较低,约3000—10000次擦写寿命,大多数消费级SSD都是使用MLC做的。
TLC(Trinary-Level Cell),即3 bit per cell,每个单元可以存放比MLC多1/2的数据,共2^3=8个充电值,所需访问时间更长,因此传输速度更慢。TLC优势价格便宜,每百万字节生产成本是最低的,但是寿命短,只有约500-1000次擦写寿命,通常用在U盘或者存储卡这类移动存储设备上,在三星的主导下,各家SSD厂商通过改进TLC运作的特性以达到寿命和价格的协同。
贴士:TLC的寿命到底有多久?真的只有理论上的500-1000次吗?
美国Hardware.info网站做了一个实验,持续2个月不间断写入数据,通过这种超出日常使用的极端情况来考验TLC闪存的可靠性。最终的结果显示,三星的840硬盘P/E寿命达到了2945次,是官方指标三倍,在出现第一个不可恢复错误之前总计写入了707TiB数据,每天写入10GB的话可以用198年,考虑到写入放大率(算作3)及更多的写入量(30GB/天),也能支撑23年,远远超过了质保及多数硬盘的正常服役时间。
其后也有多家网站跟进做了类似的长期使用测试,测试结果大同小异,即便是TLC闪存的840或者840 EVO硬盘,在硬盘出错或者挂掉之前都坚持了很长时间,测出的TLC硬盘使用寿命远远超过了硬盘的正常使用寿命。对于这个问题,对TLC闪存最热心的三星也做过解释:虽然TLC闪存的P/E寿命看起来有限,但SSD主控技术的进步、SSD容量的增长使得这个问题实际影响并不大,消费者无需为TLC闪存的使用寿命担心。
小贴士:TLC既然寿命不成大问题,价格又便宜,为何不作为首选?
最近TLC被用于苹果128GB的iphone6身上导致性能下降的事情被炒得沸沸扬扬,原本皇帝版配置竟然使用廉价的TLC,果粉心里不服。实际上,他的性能表现也是十分糟糕,假死、打字卡机、装入大量软件之后读写速度直线下降都暴露了一些问题。TLC理论上不如MLC这点是存在的事实,不用狡辩,3bit cell使电位数量和电压不稳定因素增多,在接近容量上限的时候尤为突出。上面的测试中使用的是三星840EVO,归功于三星通过TurboWrite技术和TLC模拟SLC模式解决了写入性能不足弊端,同时配合MEX主控较强的纠错能力,让840Evo具备了可满足基本家用的耐久度。但是更多的小厂在使用TLC时本身研发实力不足,主控和固件的算法无法让TLC的效能得到提升,iphone的TLC提供商来自2011年收购的闪存公司Anobit,小编猜测也许正是其中的优化和算法环节出现了问题。
不管你乐不乐意接受TLC,它都会是各大颗粒厂商为降低成本而进发的下一个目标,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来,13年开始TLC份额逐步递增,直到未来几年将会控制市场份额的大半江山,除了三星已经用于规模生产SSD之外,闪迪、东芝、美光等颗粒厂商也表态年底推出TLC闪存,明年大批量上TLC闪存看起来势不可免。标题中写了购买的前提是便宜,实际上840EVO价格与同等级定位的产品并没有太多优势,对厂商有利对消费者无利,所以除非真正能做到实惠,不然还是选择MLC产品吧。
小贴士:颗粒的制程是越先进越好吗?16nm好于20nm吗?
图上可以看出颗粒厂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颗粒工艺方面的步进。目前在售的SSD大都是20nm和19nm级别的产品,年底到明年,更先进的16nm和15nm即将出现在销售列表之中(镁光的16nm已经量产)。同时新工艺3D NAND也成为各家追逐的宠儿,这种利用3D垂直堆叠型结构的NAND闪存芯片在密度上进行了突破从而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850 PRO正是三星旗下的第二代3D V-NAND产品,850 EVO也蓄势待发。

制程提升的好处当然是能让芯片Die的尺寸以及生产成本大大降低,但并不是越先进可靠性就越好:首先因为物理特性的原因,越小的制程在同样的空间要做出更加多的充放电动作,这则会增加读写数据的延时,造成性能的下降。然后新制程引发的空间密度的上升让SSD数据错误率比以前高,控纠错能力要求就更加高了。最后是寿命的衰弱,P/E可擦写次数出现了显著的降低。

3、固件版本
1、三星的掉速门:今年有国外论坛网友爆出840EVO读取掉速的严重问题。该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不过由于受影响的是存放期超过一两个月的文件,在跑分软件中体现不出问题,给人造成了性能没有下降的假象。作为系统盘使用,旧文件读取速度持续下降这个BUG是很影响使用体验的,这也解释了部分840Evo用户跑分很高但是使用中感觉比较慢的情况,TLC的性能之论雪上加霜。三星随即官方公开道歉,并于10月下旬发布了最新的固件修复了这个BUG。

2、浦科特召回事件:今年8月份,浦科特日本总代理商aiuto宣布召回固件版本为FW1.0的M6PRO,并提供无条件免费更换,厂商表示该SSD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性能下降的现象,不少网友开机无法识别系统盘,BIOS设置中也无法查看盘符。8月15号官方新的1.01版本固件修复这个BUG。
以上2个比较有热度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固件也是影响SSD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小编建议在购买SSD之后,趁着没有储存任何数据,可以去他们的官网下载最新的固件版本以维持最佳状态。如果已经作为系统盘使用,固件更之前你可能需要备份。

4、接口
无论你的SSD有多快,但是始终逃脱不了台机和笔记本主板上接口的最大物理速度,以下较为普遍的有:


①SATA(M-SATA):目前最为最常见的SSD接口形式,M-SATA体型更为小巧节省空间,笔记本常用,部分主板也支持。根据接口的协议有不同的上限速度,SATA2最大速度为3Gbps(300MB/S),现在动辄读写速度接近500MB/S的SSD如果仅仅接入SATA2接口,也受制于瓶颈无法发挥功力。所以目前绝大部分的SSD都是插在主板的SATA3接口上,理论速度最大6Gbps(600MB/s),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大多数SSD的读写要求,安装SSD时需要留心接口的种类。               
②PCI-E:

上图中小编用红色字体标记了主板芯片组中两种不同的总线类型:DMI和PCI-E。DMI总线带宽速度一般能达到5GT/S(看处理器系统),但它需要分配给SATA、USB、PCI-E(DMI控制)等端口,所以仅仅通过DMI总线的SATA接口不仅速度无法突破,总个数也会被限制。如果想要提高SSD的性能,首先要解决接口的带宽限制,最好的办法通过PCI-E接口的存储阵列卡,走PCI-E总线。
PCI-E 1.0
PCI-E 2.0
PCI-E 3.0
X1
250MB/s
500MB/s
1GB/s
X2
500MB/s
1GB/s
2GB/s
X4
1GB/s
2GB/s
4GB/s
X8
2GB/s
4GB/s
8GB/s
X16
4GB/s
8GB/s
16GB/s
PCI-E三个不同版本之间的单向通道带宽对比,目前广泛使用的是PCI-E2.0和3.0版本,对比SATA3的传输速率和DMI总线压力,毫无疑问如果你需要释放SSD性能,首选PCIE-SSD,但是价格一直是个问题。

苹果早就在13年的Macbook Air采用了三星代工的PCIe SSD,从性能来看读取速度接近800MB/秒,写入速度也达到760MB/秒以上,轻易突破SATA3.0接口的600MB/秒速率限制。
③NGFF(M2.0):
2242
2260
2280
规格
22x42mm
22x60mm
22x80mm
代表笔记本
联想Think pad
惠普 宏碁 Chromebook
华硕 Zenbook
戴尔 Venue 11 Pro
联想Yoga 2
Razr Blade
代表主板
技嘉 华硕 华擎 微星 Z97、X99,华硕 微星 H97
为了针对苹果的PCI-E SSD,intel在超极本上对M-SATA进行了改造,产生了新的接口代号M2.0,也叫做NGFF。与M-SATA接口SSD相比,NGFF标准SSD的宽度厚度都是相同的,只有长度不同。上表显示了42mm、60mm及80mm三个版本,越长代表有限的空间内能装下的闪存颗粒越多,同时容量也越大。

目前民用级别价格较低的就要属浦科特M6E和M6G系列了,还提供了NGFF转PCI-E的套壳,方便在台式机主板和笔记本中转换。至于谈到速度,Stock 2(用到图中B key)支持SATA协议、PCI-E x2协议的SSD,速度根据协议有所不同,而Socket 3(用到图中M key)则完全专为高性能存储设计,仅支持PCI-E接口,X4版本带宽高达4GB/s。相比于M-SATA仅支持SATA协议的规范更多样化,拥有更高的理论传输速度。
④SATA-Express:
         
SATA Express是现存SATA接口的升级版,如上图所示,看起来就像是2个SATA接口+1个PCI-E通道接口复合产生,提供高达10Gbit/s的数据传输速度,适合未来更高带宽的要求,但是目前仅仅部分高端的9系列新主板加入了该接口,更尚无量产的SATA-Express硬盘设备,所以主板上的接口只能暂时当一般的SATA接口或者转接为标准PCIe 2.0 x2插槽使用,下一代的10系主板能否改变这一现状还有待观察。

5、容量
标称容量
实际容量
32GB
29.7GB
60GB
55.9GB
64GB
59.6GB
120GB
111.8GB
128GB
119.2GB
240GB
223.6GB
256GB
238.5GB
480GB
447.2GB
512GB
476.9GB
750GB
698.6GB
960GB
894.3GB
1TB
931.5GB
SSD会产生一定无法操作储存被称为OP预留空间(over-provisioning),这块预留的交换空间一般被用来做优化,包括WL磨损均衡,GC垃圾收回、ECC或其他数据保护技术。具体如何应用要取决于SSD主控算法,预留空间可分成三层:
      
第一层是容量的7.37%,大家熟悉的(厂商)1000x1000x1000B=1GB=1024x1024x1024B(字节)之间的换算问题,厂商以十进制标示容量大小,以二进制计算致使两者有7.37%差额,储存类都会遇到。
第二层是厂商决定的,通常是0%、7%、28%。SSD制造商会根据自己的闪存颗粒品质,质保年限,或者是针对的市场定位进行设置,如企业版SSD注重稳定性及耐用性,所以甚至会保留多达28%空间作OP。
第三层是用户自行划分的,用户在分区时可自行预留或者通过厂商提供的调试工具进行OP空间大小划分,以满足不同需要(稳定性/可用空间)。
预留空间虽然让SSD的可用容量小了,但是可以减少写入放大,提高耐久和可靠性,提高SSD的读写性能。所以不用纠结120GB和128GB的SSD哪块好,实际上都是128GB,只是处理方法不同而已。
三星850 PRO
浦科特M6P
镁光M550
顺序读写
4K随机
顺序读写
4K随机
顺序读写
4K随机
128GB
550/470
100K/90K
545/330
100K/82K
550/350
90K/75K
256GB
550/520
100K/90K
545/490
100K/86K
550/500
90K/80K
512GB
550/520
100K/90K
550/490
100K/88K
550/500
95K/85K
1TB
550/520
100K/90K
550/490
100K/88K
550/500
95K/85K
SSD实际上就是一个存储芯片阵列,使用相同主控和存储颗粒的产品,由于大容量的存储颗粒更多,可以构成更多的通道数,所以读写速度会相应提升。这种提升并非直线型的,上表列出的3款容量齐全的SSD在512GB之后速度参数完全一致,如果你还在价格和容量中纠结,小编认为256GB是个权衡的选择。


再来解释下参数的含义:Seq顺序读写速度代表了硬盘持续读写能力,在大文件传输中起到作用。而更重要的4K随机读写性能代表了硬盘的数据吞吐能力(单位为iops),与持续读写性能相对,在日常应用中网页缓存的写入、系统文件更新,包括程序、游戏的加载、响应等等都与随机4K读写性能息息相关,可以说,4K读写的快慢决定了系统的操作体验。
入门级别(排名不分先后)
1、三星 840EVO

120GB
250GB
500/750GB
1TB
主控
Samsung MEX
颗粒
Samsung 19nm Toggle DDR TLC
缓存
256MB DDR2
512MB DDR2
512MB DDR2
1GB DDR2
最大顺序读写
510/410 MB/S
540/520 MB/S
540/520 MB/S
540/520MB/S
4K随机读写
94K/35K IOPS
97K/66K IOPS
98K/90K IOPS
98K/90K IOPS
国内参考价格
470元
700元
1700/2500元
3400元
质保时间
3年
三星840 EVO系列加入了一个高性能缓冲模块,取名为“TurboWrite”技术,可以在空闲的时候将其中的数据传给硬盘,这个缓冲同时还可以让TLC模拟工作在SLC模式下,解决了写入性能不足弊端。而且用户可以通过自带的Samsung Magician自由调整固态硬盘的OP空间,并可查看SMART信息、完成健康度检查、TRIM优化、RAPID高速模式、固件更新等,让SSD性能得到最大发挥,尤其在大容量500GB-1TB上能够感受到更加明显,能够对得起价格和性能。三星自产的MEX主控,拥有较强的纠错能力,让耐久度也得到了提升。对于棒子品牌营销和TLC不太敏感的同学可以考虑选择,最新的掉速门在固件更新之后基本解决。
入门级别的840 EVO系列只提供全国3年质保,三星SSD的售后都是整体外包出去的,维修总代理交给了北京碧真(联系电话010-58238002),只要是行货出现问题都可以绕开分销商直接找总代,该公司法人代表还接了欧罗拉电子的活,如果电话提示这家公司千万不要以为打错了。

2、镁光 MX100

128GB
256GB
512GB
主控
Marvell 88SS9189
颗粒
Micron 20nm MLC
Micron 16nm ONFI Sync MLC
缓存
256MB DDR2
256MB DDR2
512MB DDR2
最大顺序读写
550/150 MB/S
550/350 MB/S
550/500 MB/S
4K随机读写
80K/40K IOPS
85K/70K IOPS
90K/85K IOPS
国内参考价格
470元
700元
1400元
质保时间
5年
英睿达Crucial就是镁光下属的一个子品牌,不过要注意,需要下载最新固件的请去www.crucial.com而不是镁光官网。替代M500而生产的MX100采用马维尔主控和自家颗粒,128GB是20nm MLC,性能各方面真的很寒掺,不建议购买。256GB以上都是最新的16nm同步MLC,入门级别的速度,价格比较适中,仅仅700元就可以买到256GB的产品,在很多网友的实测中发挥比较稳定,值得购入。
镁光保修简直烂到家,因为根本连个靠谱的客服电话咨询都没有。小编尝试拨打北京分公司(010-6400-9389),上海分公司(021-61033366)和深圳分公司(0755-83474560)都无法接通,只能按照店保渠道进行,所以还是选择X东、X讯吧。

3、Intel 520

120GB
240GB
480GB
主控
SandForce SF-2281
颗粒
Intel 25nm ONFI Sync MLC
缓存
最大顺序读写
550/500 MB/S
550/520 MB/S
550/520 MB/S
不可压缩
515/170MB/S
515/295 MB/S
500/235 MB/S
4K随机读写
25K/40K IOPS
50K/60K IOPS
50K/42K IOPS
不可压缩
35K/42K IOPS
56K/60K IOPS
56K/36K IOPS
国内参考价格
420元
750元
2100
质保时间
5年
英特尔在企业级SSD领域的风范被带到了这款消费级的520身上,主控SF-2281,在前几年大红大紫,Intel自己在主控方面加强了电源管理,与自家优良的25nm同步MLC颗粒搭配使用让520的可靠性得到了保障。
(数据来源官方PDF)
Intel 520 240GB
Intel 530 240GB
最大顺序读写
550/520 MB/S
540/490 MB/S
不可压缩
515/295 MB/S
510/230 MB/S
4K随机读写
50K/60K IOPS
41K/80K IOPS
不可压缩
56K/60K IOPS
37.5K/23K IOPS
性能方面,由于SandForce主控标称数据是在被压缩的环境下的最佳性能,所以小编在蓝色部分给出了不可压缩的官方数据。另外530系列SSD同SSD520系列一样,采用SandForce 2281主控,不过闪存工艺则升级为20nm,在官方数据中性能对比520处于下风,价格也无优势,所以这里的推荐依然是520这名老将。
Intel的售后只能用良心来形容,直接拨打中国大陆地区800-820-1100售后电话,与客服沟通之后提供SSD相应的SN编号,之后Intel就会联系快递公司免费上门取件,全球联保、不分盒装和散装,5年期限。

4、浦科特M6S

128GB
256GB
512GB
主控
Marvell 88SS9188
颗粒
TOSHIBA A19nm Toggle DDR MLC
缓存
256MB DDR3
512MB DDR3
768MB DDR3
最大顺序读写
520/300 MB/S
520/420 MB/S
520/440 MB/S
4K随机读写
88K/75K IOPS
90K/80K IOPS
94K/80K IOPS
国内参考价格
490元
860元
1880元
质保时间
3年
M6S作为浦科特新6系产品的销售主力,主打入门市场。相比前一代的M5S和M5Pro主控相同、固件限速的行为,M6S此次干脆直接采用不同主控但是不再限速。独家的True Speed技术让M6S维持在一致的高效能水平。此前由于V1.00固件一度让不掉速的M6S出现了召回事件,不过好在新固件调教下东芝A19颗粒发挥出了让人满意的表现,稳定性令人满意。
浦科特M6S系列提供三年质保,拨打售后电话400-120-2859进行咨询或者进入官网申请保修,SSD无人为损坏且在质保期内,在官网获得保修号码后联系顺丰快递免费上门取件,购买产品后一年之内直接换新,一年之后则更换良品,其余国家地区购买的产品请点击这里

5、OCZ VTX460(小改款460A)

120GB
240GB
480GB
主控
OCZ Barefoot3 IDX500M10
颗粒
TOSHIBA 19nm Type-C MLC改为TOSHIBA A19nm Toggle DDR MLC
缓存
256MB DDR3
512MB DDR3
512MB DDR3
最大顺序读写
530/420 MB/S
540/525 MB/S
545/525 MB/S
4K随机读写
80K/90K IOPS
85K/90K IOPS
95K/90K IOPS
国内参考价格
550元
950元
1900元
质保时间
3年
美国OCZ早年在消费级和企业级SSD领域名声很大,13年因为破产被东芝完全兼并,成为存储方案部门。重生之后的OCZ发布了第一款产品“Vertex 460”,自家的Barefoot 3赤脚主控,闪存则是用亲爹东芝19nm Type-C Toggle DDR 2.0 MLC,460本身也可以视作Vertex 450的升级版,性能在测试环境下表现优秀,作为主流消费级别产品值得推荐。后期出现的Vertex 460A只是小改款,盘面的设计从黑色变成了银色,闪存也从东芝的19nm MLC升级到更主流的A19 MLC闪存,标称性能并没有变化。
Vertex 460质保三年,大陆之前的总代430showcase也已经倒闭。现在可以通过官网的RMA服务直接把产品寄到位于各地区的本部,比如国内用户可以通过Email与亚太地区负责中心联系,之后通过快递邮寄到台湾返厂维修,毕竟是电子产品,可能会遇到被税的风险。

6、东芝Q Pro

128GB
256GB
512GB
主控
Marvell 88SS9187 东芝定制版
颗粒
TOSHIBA A19nm Toggle DDR MLC
缓存
最大顺序读写
554/512 MB/S
554/512 MB/S
554/512 MB/S
4K随机读写
85K/35K IOPS
85K/35K IOPS
85K/35K IOPS
国内参考价格
470元
800元
1750元
质保时间
3年
东芝除了收购OCZ外,作为颗粒巨头自己也生产SSD。作为原厂产品之一,Q Pro采用了东芝参与其中的设计研发的Marvell 88SS9187定制版主控,最大的特点是无外置缓存,算法完全由东芝负责撰写。性能方面持续读写能达到500MB/S左右,4K随机读写也可以轻松达到30、80MB/S。同时东芝的19nm MLC闪存颗粒被广泛使用,毫无疑问自己家的产品肯定会严格挑选优质的批次,让这款SSD品质足以得到保证。
东芝官方质保三年,如不是人为损坏可以免费换新,拨打客服电话(400-6999-925)后进行信息登记,获得上海返厂维修地址邮寄即可。
发烧级别(排名不分先后)
1、三星Samsung 850 Pro:

128GB
256GB
512GB
1TB
主控
Samsung MEX
颗粒
Samsung 2nd Gen 86Gbit 40nm MLC V-NAND
缓存
256MB DDR2
512MB DDR2
512MB DDR2
1GB DDR2
最大顺序读写
550/470 MB/S
550/520 MB/S
550/520 MB/S
550/520MB/S
4K随机读写
100K/90K IOPS
100K/90K IOPS
100K/90K IOPS
100K/90K IOPS
国内参考价格
830元
1500元
2700元
4700元
质保时间
10年
与低端产品线采用的TLC颗粒不同,在旗舰850PRO身上,棒子用上了MLC,即使有人怀疑他是用TLC伪装而成,但依然凭借出色的性能傲视群雄。自家MEX三核主控,配合旗下第二代3D V-NAND闪存是日后技术发展的方向,三星寄希望于此SSD也获得了如期的成功。三星850Pro系列做为旗舰系列提供长达10年的质保,也体现了三星对于这款产品的信心。不过要注意官方规定最大写入量累计不可超过150TB,事实上普通家庭用户日常使用基本达不到这条上限。
三星SSD的售后都是整体外包出去的,维修总代理交给了北京碧真(联系电话010-58238002),只要是行货出现问题都可以绕开分销商直接找总代,该公司法人代表还接了欧罗拉电子的活,如果电话提示这家公司千万不要以为打错了。

2、闪迪SanDisk Extreme Pro:

240GB
480GB
960GB
主控
Marvell 88SS9187
颗粒
SanDisk Gen2 19nm Toggle DDR MLC
缓存
512MB DDR3
512MB DDR3
1GB DDR3
最大顺序读写
550/520 MB/S
550/515 MB/S
550/515 MB/S
4K随机读写
100K/90K IOPS
100K/90K IOPS
100K/90K IOPS
国内参考价格
1250元
2400元
质保时间
10年
Extreme pro系列在闪迪的储存卡中可能大家并不陌生,而金字招牌用到SSD上则是基于闪迪最新的 nCache Pro 技术研发而成,用MLC模拟SLC的方式做为不怕掉电的缓冲区,搭配成熟的Marvell88S9187双通道主控和SanDisk目前19nm下最高等级的MLC颗粒,能够提供24x7全天候持久高性能,专有的分层缓存包含三级储存层,可优化写入性能和响应速度。
Extreme Pro系列和三星的850PRO一样提供了长达10年的质保,不过没有写入上限,可以自由发挥。不同的是三星仅仅提供国内保修,而闪迪是全球联保的,拨打400-670-6711联系客服中心并提供必要资料,如果在保修期内非人为损坏无条件维修或者换新。

3、Intel 730:

240GB
480GB
主控
Intel 3rd Gen PC29AS21CA0
颗粒
Intel 20nm 128Gbit ONFI Sync MLC
缓存
512MB DDR3
512MB DDR3
最大顺序读写
550/270 MB/S
550/270 MB/S
4K随机读写
86K/56K IOPS
86K/56K IOPS
国内参考价格
950元
1800元
质保时间
5年
Intel在消费级别SSD的性能上一向不是特别突出,作为旗下企业级SSD S3500的小弟,主控PC29AS21CA0和20nm同步MLC并没有任何变化。设计和用料依旧延续优良传统,内置大容量电容可以保证SSD在掉电时不会轻易丢失数据,480GB最近一次降价到199美元左右,性价比超群。
Intel的售后只能用良心来形容,直接拨打中国大陆地区800-820-1100售后电话,与客服沟通之后提供SSD相应的SN编号,之后Intel就会联系快递公司免费上门取件,全球联保、不分盒装和散装,5年期限。

4、浦科特M6 Pro:

128GB
256GB
512GB
1TB
主控
Marvell 88SS9187
颗粒
TOSHIBA A19nm Toggle DDR MLC
缓存
256MB DDR3
512MB DDR3
768MB DDR3
768MB DDR3
最大顺序读写
545/330 MB/S
545/490 MB/S
550/490 MB/S
550/490 MB/S
4K随机读写
100K/82K IOPS
100K/86K IOPS
100K/88K IOPS
100K/88K IOPS
国内参考价格
700元
1100元
2160元
4000元
质保时间
5年
作为M5P的取代者,浦科特在新6系旗舰M6P上使用了PlexTurbo软件,结合内存、缓存快取及SSD储存空间,提供更快的读写速度、智能延长闪存使用寿命、同时更能在电力中断时防止资料流失。独家的True Speed不掉速技术让M6P即使在发烧级领域也维持在一致的高效能水平。此前由于V1.00固件一度让M6P出现了召回事件,美誉度下降。
浦科特M6P系列提供稍长一点的五年质保,拨打售后电话400-120-2859进行咨询或者进入官网申请保修,SSD无人为损坏且在质保期内,在官网获得保修号码后联系顺丰快递免费上门取件,购买产品后一年之内直接换新,一年之后则更换良品,其余国家地区购买的产品请点击这里
5、镁光M550:

128GB
256GB
512GB
1TB
主控
Marvell 88SS9189
颗粒
Micron 64Gbit 20nm Sync MLC
Micron 128GBit  20nm Sync MLC
缓存
512MB DDR3
512MB DDR3
512MB DDR3
1GB DDR3
最大顺序读写
550/350 MB/S
545/500 MB/S
550/500 MB/S
550/500 MB/S
4K随机读写
90K/75K IOPS
90K/80K IOPS
95K/85K IOPS
95K/85K IOPS
国内参考价格
560元
1100元
1800元
2800元
质保时间
3年
M550作为镁光旗下的高端型号,包含2.5 SATA、mSATA和NGFF三种规格,而1TB版本只有2.5英寸SATA规格,购买的时候请注意挑选。采用马维尔88SS9189系列主控和自家的20nm颗粒,性能中规中矩,内部大电容支持掉电保护、支持超低功耗休眠等功能,在消费级领域尚属不错。
镁光保修简直烂到家,因为根本连个靠谱的客服咨询电话都没有。小编尝试拨打北京分公司(010-6400-9389),上海分公司(021-61033366)和深圳分公司(0755-83474560)都无法接通,只能按照店保渠道进行,所以还是选择X东、X讯吧。
6、浦科特M6E:

128GB
256GB
512GB
主控
Marvell 88SS9183
颗粒
TOSHIBA A19nm Toggle DDR MLC
缓存
256MB DDR3
512MB DDR3
1GB DDR3
最大持续读写
770/335 MB/S
770/580 MB/S
770/625 MB/S
4K随机读写
96K/83K IOPS
105K/100K IOPS
105K/100K IOPS
国内参考价格
900元
1650元
3200元
质保时间
5年
PCI-E的SSD听起来性能美好,但是价格一直无法在消费级领域扎根。浦科特的M6G和M6E系列就是一次初步的试水,然而128GB的价格看上去也不是特别的友好,几乎等同于主流的240GB SSD。这块NGFF接口的产品搭配PCIE卡套,能够自由在大型主板和轻薄笔记本之间穿梭。读写速度毫无疑问突破了SATA3.0 6GB/s的限制,在这里作为推荐是为了一部分发烧友而准备。
浦科特M6e系列提供稍长一点的五年质保,拨打售后电话400-120-2859进行咨询或者进入官网申请保修,SSD无人为损坏且在质保期内,在官网获得保修号码后联系顺丰快递免费上门取件,购买产品后一年之内直接换新,一年之后则更换良品,其余国家地区购买的产品请点击这里
有钱?任性?
1、华硕 RAIDR EXPRESS

华硕首款支持UEFI和传统BIOS的SSD隶属于ROG玩家国度系列,采用PCIe 2.0 x2接口,双LSI的SandForce SF-2281控制器,Toshiba 19nm同步型MLC NAND闪存。性能方面宣称连续读写速度 830/810 MB/s,4K随机读写均可达100K IOPS,延迟小于0.1毫秒,容量只提供了240GB这么一种。全国联保3年,虽说性能上略高于民用市场主流水平,但本质上觉得还是在卖ROG这个品牌,真爱粉必入。
2、OCZ RVD350

OCZ RVD350以企业级Z-Drive 4500为基础的产品设计,采用OCZ Virtualized Controller Architecture™ (VCA)虚拟化结构主控制器和PCI-E接口,提供压缩数据1950MB/s、1860MB/s的读写速度,非压缩数据也有1300MB/s、720MB/s读写速度。4K随机读写能力更是超群,IOPS读取接近160K,写入超过180K。作为工作站使用时,在多重主控的定制算法处理下,将数据分配给32颗16GB闪存运算,从而保证每日写入可达50GB,长达3年保固。价格方面,480GB淘宝价6000元,960GB淘宝价9500元。
3、Intel 910


为取代710系列的企业级SSD,2012年Intel发布了牛逼闪闪的910系列PCI-E SSD,新SSD使用25nm HET MLC闪存,寿命与50nm SLC相当,但是成本更低。该系列采用PCI-E 2.0 x8接口,官方宣称读取速度可以达到2GB/s,写入速度为1GB/s。AS SSD测试中读写速度也分别在1.7GB/s、1.5GB/s左右,4K随机写入速度有88.51MB/s,QD64队列下甚至有891.91MB/s,写入延迟也只有0.074ms,总分高达2443分,当然价格也是无法启齿,400GB 定价为1929 美元,800GB 为 3859 美元,享有5年全球联保服务。


1、开启AHCI,选择SATA3.0接口

AHCI:随着SATA接口的发展,传统的IDE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固态硬盘的新特性和性能突破需求,因此AHCI这项技术是在Intel的指导下,由多家公司联合研发的接口标准,它允许存储驱动程序启用高级串行ATA功能,如本机命令队列和热插拔,因此理论上它能最大能提高SATA硬盘约30%的速度。比如SATA硬盘具有NCQ技术,,开启它之后从一个程序跳到另一个程序时速度会更快,类似于英特尔的超线程技术。AHCI的优势在于它能够将NCQ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或者说AHCI是现有的SATA硬盘主控接口中,除了复杂的磁盘阵列模式之外,最能发挥SATA硬盘性能,在BIOS中可以设置。
SATA3.0接口:笔记本上装SSD最好先拆下自带的硬盘,让SSD放在主硬盘位,一般来说这是最快的物理接口,光驱位可以再放机械硬盘。至于台式机主板,那么更加明确了,找到SATA 6Gbps的标志插上即可。

2、开启Trim和GC垃圾回收

在进行解释之前你要懂得一个知识:
机械硬盘在执行删除文件的操作时,并没有真正擦除原始信息,只是在索引区将此文件标记为可覆盖,下次新文件直接覆写数据到被标记的区域。而这一套在结构不同的NAND闪存上就行不通了,上图显示了这一过程:需要被写入的新数据(2块绿色)在缓存区(Cache)中待命,SSD的储存区域一共包含6块有效数据(蓝色)和2块需要被替换的数据(红色),为了完成红色与绿色的交换,驱动需要复制整个蓝+红的8块数据到缓存,然后在缓存中完成红绿色块的替换,最后整体迁移到本体中。这种数据间繁琐的转换的方式使用久了会存在很多细碎的数据块,增加寻址压力,影响了随机读写速度。所以以下的机制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1、Trim:其实就是一个时间维度的问题,只要有数据被删除,SSD就会立即主动擦掉那些数据占用的块,而不是被动的等有新数据来时完成这个步骤,所以下次数据就可以直接写入空块,保证读写速度的稳定。TRIM支持与否依赖于操作系统、磁盘控制器驱动以及SSD本身的主控和固件版本,WIN7、WIN8、Win 2008 R2、Linux2.6.28及以后、MAC OS 10.6.6及之后都可以完美支持,大厂SSD本身主控和固件也会同样支持,不过要注意的是2块SDD组Raid0,Intel已经实现了Win7系统下的7系芯片组TRIM功能支持,但是有两个前提,首先是Optional ROM SATA(OROM)控制器BIOS版本要高于11.0,第二个则是RST驱动版本高于11.2。

如何验证Trim已经打开?CMD中输入“fsutil behavior query DisableDeleteNotify”,如果返回值是0证明已经开启,返回值是1就出现了问题。
2、GC垃圾回收:类似于操作系统的碎片整理功能,在SSD空闲时主控就会进行全盘扫描,将有效页合并,无效页删除,是Trim的最后一步。这个空闲时期产生的操作不会占用额外的主控资源,保证SSD效能。几乎所有市面上的SSD都具有这个功能,浦科特的产品甚至会进行实时GC,这就是不掉速的原因。

3、4K对齐
4K对齐是一种高级硬盘使用技术,用特殊方法将文件系统格式与硬盘物理层上进行契合,为提高硬盘寿命与高效率使用硬盘空间提供解决方案。相对于机械硬盘来说4K对齐对于SSD意义更大,现行的SSD使用闪存作存储核心,是有删除写入次数限制的,当次数用完后该固态硬盘便会性能下降甚至报废,所以4k对齐之后可以更好地发挥硬盘的读写速度和程序响应时间,延长硬盘寿命。

打开AS SSD benchmark工具(查询工具提供下载),选择SSD所在盘符,左上角的两项如果都是绿色,那么表示AHCI模式已经开启,4K已经对齐。如果是红色Bad字样,那么就需要通过以下渠道进行对齐:
1、重装系统,Win7/Win8安装过程中,使用自带的工具进行格式化,这样分区就直接4K对齐。
2、利用Diskgenius(查询工具提供下载)进行4K对齐:运行DiskGenius,如下图所示,新硬盘插入后一般在界面为灰色空闲,右键点击这个灰色条,选择建立新分区:

分区类型有两种,主磁盘分区(推荐):作为系统盘;扩展磁盘分区:作为储存盘。在“对齐到下列扇区数的整数倍中”的扇区数选择“8扇区(4096字节)”,然后确定。


3、利用Paragon Alignment Tool(查询工具提供下载)进行无损4K对齐:安装完毕后可以看到左侧是你的硬盘,而右侧则是说明。绿色显示已经对齐4K,黄色则是可以对齐4K但未对齐,而红色则是不支持高级格式化和4K对齐。选择黄色的硬盘勾选上,然后点下面的Align Partitons(小编的已经用此工具全部对齐了,这个选项在上图看不到啦),按照步骤来就可以。


4、英特尔SRT技术&苹果Fushion Drive技术
虽然 SSD的价格已经大幅下降,但是依然不能与HDD在容量上一较高低。为此,厂商一直在寻找兼顾 SSD 性能和传统 HDD 容量的解决方案。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希捷的混合硬盘:大容量HDD(用于储存)+小容量SSD(用于缓存),牺牲SSD容量提高HDD读取速度。

而Intel的SRT(Smart Response Technology技术就是利用相同的原理,将SSD和HDD在系统中组成Raid阵列,二者结合为“混合硬盘”,并在系统安装过程中,将HDD作为系统盘,安装完系统和各项设备驱动后,开始安装Intel RST磁盘管理程序,界面会出现一个加速选项卡,点击启用SRT加速技术,值得注意的是SRT加速技术包括增强和最大化两种模式,用户根据实际需要自己选择。由于SSD盘符将从系统中消失,用户不需要再关注分区的混乱,就可以随时享受闪存加速带来的效果。Intel官方的建议SSD容量不小于18.6GB,最大容量为64GB,高于此容量剩余空间依然可以划分为独立分区使用。
Intel SRT
Apple Fushion Drive
SSD容量
牺牲
存在
整体速度
提升
提升
系统要求
win7、win8+RST驱动+主板支持
OS X Mountian Lion 10.8.2
实际可操作性
比较麻烦,有点过时
大范围应用
看起来很美好是吧?速度与容量的结合?但是小编个人观点是:“比较麻烦、有点过时”。SRT是2011年推出技术,当年SSD的容量和价格还处在高位,Intel希望借此给用户的体验带来提升。事到如今,SSD的容量和价格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SRT技术需要系统、主板、CPU、驱动、接口数量等等全方面的协调,而且会对作为缓存的SSD寿命造成影响,所以为何干脆不直接买128GB以上容量的SSD装系统和常用软件来的实际呢?当然你不同意此观点,只要软硬件支持,还是可以有所尝试,毕竟速度的提升是真实存在的。
苹果的Fusion Drive借鉴了部分SRT的做法,系统会自动在128GB SSD上创建一个大小为4GB的缓冲区,所有写入阵列的数据首先都会写入这个缓冲区内,增加读写速度。但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在软件层面,Fushion Drive自动识别并将使用频率低的软件放在较慢的HDD中,而将常常使用的软件放在SDD中,根据访问频率和可用空间,在SSD和HDD之间移动数据,让操作系统把多个物理磁盘当做一个逻辑卷来对待,不会牺牲SSD容量,这样既能提高了速度,又能为MAC提高更多的存储空间。这项改良技术已经大范围应用在新的MAC电脑上,是HDD和SSD过渡期比较好的解决方式,值得借鉴与思考。


1、AS SSD Benchmark:SSD性能测试,4K对齐验证,点我下载
2、Disk Genius:数据恢复及磁盘分区格式化,4K对齐工具,点我下载
3、Paragon Alignment Tool:4K对齐工具,点我下载
4、CrystalDiskMark:SSD性能测试,点我下载
5、HD Tune:硬盘传输速率检测,健康状态及温度检测,点我下载



跑分真的是个无趣的行为,不同的PC硬件和系统得到的数据也略有差异,尤其三星SSD软件的RAPID模式开启,就如上图一样打了鸡血。所以在进行SSD选择时,尽量不要太去关注一些测试软件带来的虚拟分数,就和手机的跑分软件一样,仅供参考和娱乐,实际体验才是王道。另外不要为了价格委曲求全选择中下游小厂商的产品,首先供应链上就存在劣势,比如白片和黑片,前者是没有经过原厂检测由制造商自己测试筛选的闪存芯片,而后者更是没有打上原厂标淘汰的次品,再者售后服务也是非常的麻烦,买来之后只能看脸拼运气。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我们最终推荐的SSD为:
速度:PCI-E、NGFF(PCIE协议)>SATA、M-SATA、NGFF(SATA协议)
售后:Intel、SanDisk支持全球联保,其余支持全国联保,其中镁光的保修比较麻烦
容量:128GB凑活但是性能损失较大,256GB折衷选择,512GB以上性能几乎没有任何差距
品牌:Intel、闪迪、三星、镁光、东芝具有原厂颗粒以及主控生产能力,固件优化较强,值得信赖

最后提醒一句:SSD有价,数据无价。请做好备份工作,云端储存也是个不错的解决方式。以上数据在细节方面所难免会有失误地方,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中一款或多款,烦请观众老爷们不吝赐教,小编会随时更新,维护这篇文章的正确性。请继续关注我们主站推送的消息,喜欢小编的文章,请在下方点击收藏按钮哦。祝大家生活愉快~

南京数据恢复 ,南京司法鉴定 ,1381382466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2001-2025 Discuz! Team.

QQ|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方式|广告服务|西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苏ICP备09074223号|苏公网备:32010202010982号 )| GMT+8, 2025-8-28 18:39 , Processed in 0.09603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